首笔数千万元天使轮投资到位,科技成果转化的产品也即将进入中试阶段,最近这段时间,纵激元(成都)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招兵买马,壮大规模。“我们又签约了不少员工,正陆续入住产业园隔壁的人才公寓。现在想来,选择回到成都,在校门口的产业园创业是对的。”近日,纵激元(成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王正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王正所说“校门口的产业园”是指四川通信产业园,园区位于温江永宁,与电子科大清水河校区隔河相望,马路对面就是在建的电子科大清水河校区永宁园区。这个建在校门口的产业园有莫大的吸引力,包括纵激元团队在内,仅来自电子科技大学就有20多个人才团队入驻园区。
纵激元(成都)科技有限公司的核心技术“常温脉泽量子通感一体化技术”,来自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学院副教授补世荣的科研成果转化。2023年,科技部旗下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看中这一技术,邀请纵激元团队到上海创业。
“当时我们已经在上海挑选写字楼,准备在那里落户了。正在关键时刻,成都科创投也对我们伸出橄榄枝,热情邀请我们回成都发展,并提出支持企业发展的各种保障条件。感受到来自家乡的热情,我们权衡了各方面情况,最终还是决定——回成都。在家乡做事情,背后有依靠!”王正说。
一系列实际的支持条件打动了纵激元团队。首先是企业初创时期最急需的天使轮投资,成都科创投联合温江国资光华开源为企业增资数千万元,解了团队的燃眉之急。
“今年2月,成都科创投将这个项目介绍给我们。”成都光华开源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硬科技投资负责人邓逸鑫介绍,由于纵激元的核心技术属全球独创,基金在决定投资前,找遍了全球所有相关文献,发现学术界对于实现常温脉泽都需要极为苛刻的外在条件,比如需要强磁场环境、激光作为激发源、富氮钻石的氮空位中心载体,完全无法商业化;而纵激元的常温脉泽技术是完全不同的实现路径,可以低成本商业化,市场应用潜力很大;同时投资团队调研了纵激元客户,验证了技术,访谈了众多外部专家,确定技术真实可靠,所以决定投资。
自今年入驻四川通信产业园以来,团队一边招揽人才,一边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我们的绝大部分员工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王正介绍,落户在与学校近在咫尺的产业园后,感觉到非常方便。而且园区是电子科技大学与温江区共建的园区,特别有利于学校政策指导下的产业化。
记者采访时,纵激元请来的中测院工作人员正在对企业最新研发的传感器产品进行测试,通过发射器发射微波,激活10多米外的传感器,从而测试传感器的灵敏度、精确度。
据介绍,纵激元研发的新型量子传感器,有别于传统的需要直流供电的传感器,仅靠微波辐射便能驱动。这一技术有哪些应用场景?王正拿出一枚貌不惊人的麦克风介绍,“一般的麦克风内都是要安装电池的,而我们这个安装了新型量子芯片的麦克风,仅靠接收空中微弱的微波就能直接驱动芯片工作,把声音信号通过微波激射的方式传递到后端处理设备中,实现声音的采集。所以,这其实是全球首款不需要安装电池的无线麦克风。”
王正表示,无源麦克风只是其中很小的应用方向,利用脉泽原理开发的传感器有很多应用方向,包括温度、压力、震动、电流、磁场等。脉泽传感器无源无线的特点,免去电池更换维护、电线铺设等前提,非常适合应用在极端的、恶劣的工况中,例如各种高速运动场景(航空发动机、大型发电机、高铁、航天系统等)。目前,纵激元“常温脉泽量子通感一体化技术”已经引来不少大型央企,正围绕不同应用场景进行产品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