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速递|海洋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导师团队介绍
发布时间:2025-09-16
     该团队现有专职研究人员8人,包括教授3人、副教授1人、助理研究员2人、讲师1人及实验师1

  

研招速递|海洋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导师团队介绍

  该团队现有专职研究人员8人,包括教授3人、副教授1人、助理研究员2人、讲师1人及实验师1人。目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5名,在读研究生10名。团队承担了包括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欧盟STF科技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海洋公益科研专项以及省市重大科技专项等在内的科研项目20余项,并参与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项目各1项。团队成员(含研究生)累计参加南北极及大洋科学考察10余次。

  宁波市“4321”第一层次培养人选,宁波市第二届“感动甬城学子十大优秀教师”,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细胞学会理事、浙江省海洋学会理事。曾参加中国第3次北极科学考察和多次中国大洋科学考察;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招标项目和宁波市重大课题招标项目等多项课题;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198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微生物专业;1999年入选省151第二层次人才工程;宁波市微生物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细胞学会常务理事。2000-2003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应德国科教部 (BMBF) 邀请在德国AWI极地海洋研究所从事三年合作研究,承担了两项BMBF项目,参加了PolarStern号南极科考和多次中国大洋科学考察环球科考。主持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家海洋公益项目10余项。先后在德国AWI极地海洋研究所、Jena大学和比利时Gent大学LMG实验室开展高访合作研究。

  自1998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市级大黄鱼病害和免疫防治相关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病原微生物学、免疫学、基因工程疫苗等相关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同时锻炼了较强的科研组织和管理能力;近五年来发表SCI收录论文10篇,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一项、市级优秀论文一等奖一项。

  宁波市高级人才,主持中国极地青年基金1项,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科研论文多篇。2010年,浙江省高校优秀员;2017年,浙江万里学院优秀导师,优秀班主任;2018年,宁波市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浙江万里学院教学新锐奖;2021年,浙江万里学院教学卓越奖。

  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浙江省博士后择优资助等多项课题,入选宁波市甬江人才工程青年创新人才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2025年毕业于宁波大学,获水产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水产病原微生物致病机制,发表SCI论文4篇。

  目前主要从事重要水产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因子鉴定、病原宿主互作机制及致病机制解析研究工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等多项课题,获批2项国家发明专利。

  目前主要从事微生物对重金属的解毒机制、微生物在重金属环境下的相互作用机制和探讨微生物-植物互作缓解重金属胁迫的机制。

  主持省、市公益性基金等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先后搭乘“大洋一号”、“大洋号”、“向阳红10号”等科考船参加中国大洋科考航次任务6次。

  2023级研究生兰肖敏(左2)和周敏婕(右1)参加中国大洋84航次科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