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5-09-22
     9月18日,新余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李广,

  

新余市生态环境局

  9月18日,新余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李广,大气环境与核辐射科邱呈东,渝水环境监测站站长杨丽平介绍今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会议由市政府新闻办杨莎主持。

  杨莎: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李广先生,大气环境与核辐射科邱呈东先生,渝水环境监测站站长杨丽平先生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大家提问。

  李广:各位新闻界朋友,大家下午好,我谨代表市生态环境局向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生态环境厅正确领导下,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聚焦“加快打造新型工业强市”的战略定位,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全面推进美丽新余建设,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升。1-8月,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4.2%,PM2.5均值浓度为26.3微克/立方米,全市空气质量连续六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市8个河流断面均值全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5个湖库断面全面消灭Ⅴ类水,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一方面,以深化改革为驱动,擦亮发展生态底色。一是健全生态环境监管机制。建成了水环境监管智慧信息平台,做到智能无人机场重点区域、流域全覆盖,实现空气质量监测与噪声监测动态巡查,全面完成生态环境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配备32类新科技执法装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已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1件,其中移送涉嫌污染环境犯罪案件2件。受理生态环境领域信访件320件,办结率97.19%,受理率100%,满意率100%。二是强化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出动执法人次386余次,排查企业169家、风险点位319个,发现环境风险91条,已全部完成整改。推动实施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电子化管理,优化政务服务网一窗式办理,实现网上通办、一窗口办理的目标,提高了办理效率,应急预案备案企业达59家。三是积极探索美丽河湖建设。按照“一河一策”原则,科学谋划,推进仙女湖、袁河、孔目江水环境治理与修复,孔目江成功入选江西省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四是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采取“专人负责、提前介入、主动靠前、全程服务”的方式,通过实施环评豁免、环评简化、告知承诺、容缺办理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为重点项目建设创造便利条件,2025年312个重点建设项目已审批75个,登记备案24个,豁免环评审批项目112个。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积极协助新余电镀集控区完成环评变更,成为省内首家“普通电镀”和“高效电镀”融合电镀园区,有效服务经济发展。五是完善生态补偿体制机制。印发了《关于建立新余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法检环”协作机制的意见(试行)》,建立了生态环境部门与审判、检察机关联动机制,依法加强仙女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推动建立综合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示范基地,协同推进全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及生态修复工作。

  另一方面,以污染防治为重点,厚植美丽新余生态根基。一是全力推动美丽新余建设。谋划实施美丽新余建设45个重点项目,已完成11个,完成投资额14.7亿元,分宜县纳入全省美丽乡村整县推进建设任务清单。二是绘就蓝天白云生态画卷。常态化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启动污染天气应急响应30次,挽回16个优良天;全市重点行业清洁运输综合比例达69%;对312台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环保编码登记,并开展尾气检测。三是守护美丽河湖碧水清流。做好断面水质管理,开展问题断面排查溯源,持续推进集中式饮用水安全保障提升专项行动,对全市5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开展常态化监测,补充监测生活饮用水和全氟化合物等多项指标,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加强国考断面总磷预警监测与现场排查,推进水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四是筑牢土壤环境安全防线。制定印发了《新余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5-2027年)》,组织开展典型大宗工业固废堆存场所排查,深化危险废物“点对点”利用豁免试点,我市“点对点”危废定向利用列入全省“无废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启动了全市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工作,高新区化工园区地下水详查项目已完成验收。五是深入推进督察问题整改。全力推进各类督察反馈问题整改,2016年至2023年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长江经济带警示片和省警示片指出我市的153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或达序时进度,768件信访件已全部办结。2024年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17个问题已完成整改8个,其余均达时序进度,116件信访件已办结106件;2024年省鄱阳湖总磷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12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个,其余11个均达时序进度。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长江警示片12个问题已完成整改9个,销号6个,正在申请省级销号3个。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省警示片限期整改的73个问题已完成整改67个,销号56个,其余11个正在开展销号核查。

  下半年,我们将锚定年度目标任务,聚力补短板、强弱项,把各项工作任务具体化、清单化、责任化。加速推进美丽新余建设。扎实推进美丽新余重点项目建设,倒排工期,确保项目落地见效。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挖掘和培树一批“美丽村庄”“美丽工厂”“美丽学校”等“美丽细胞”,力争形成一批示范案例在全市推广、向全省推介。打好蓝天提升攻坚战。大力开展攻坚行动,督促钢铁、水泥等重点企业加快超低排放改造进度,持续推动一批重点企业“创B争A”。督促仙女湖区与渝水区重点加强涉VOCs行业环境监管,全力落实四尘三烟三气管控。打好碧水提升攻坚战。通过工程性措施加快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降低入河总磷总量。持续深化水源地风险排查,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水缸子”。打好净土提升攻坚战。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建设更多“无废细胞”,确保年度“无废城市”工作进展评价实现进位赶超。督促年产废量1000吨以上的工业企业开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电子化申报登记管理工作,持续健全“五全”危险废物环境监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生态环境一张图”。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基础和能力建设提升,逐步推广大数据分析,5G、AI等智能监管在环境监管中的应用。汇聚水、气、土、应急、气象、自动监测等业务数据,融合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及地面传感器形成的“天地空”一体数据源,建设标准化数据库,破除系统孤岛。不断优化环评审批服务。开辟绿色通道,对重大项目加快办理环评审批,对未赋权市级审批的重大建设项目,积极协助做好与上级的汇报沟通,为项目环评审批提高优质服务。持续推动生态损害赔偿。探索推广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原态修复、代偿修复、替代性修复、异地修复模式等,强化检察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有效衔接,形成生态环境治理法治合力。通过以上几方面,为“十四五”收好官,“十五五”谋好篇,紧扣“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总抓手,通过智慧监管提效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以上就是今天的发布内容,希望社会各界能一如既往地给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理解和支持,为推动美丽新余建设贡献力量。谢谢大家!

  杨莎:谢谢李广先生!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举手,并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香港经济导报:近期新余市正在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请问攻坚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

  大气环境与核辐射科邱呈东: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为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创造更加清新、健康的生活环境,我市于7月至9月开展夏季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本次攻坚行动,主要领导亲自部署,靠前调度;各地各部门同心协力,开展全面整治行动,共同守护“新余蓝”。

  攻坚行动开展以来,我局利用无人机、监测设备等开展污染源排查,牵头各部门、各县(区)紧紧围绕“四尘三烟三气”开展全面排查整治,累计通报大气问题275个,目前已整改248个,正在整改27个,整改率达90.2%。同时,我局开展严查工业企业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攻坚行动期间共查处5起违法案件,其中移交公安机关1起。

  全市优良天数比率提升至94.6%,较攻坚前上升了3.2个百分点;PM2.5累计平均浓度为25.5微克/立方米,下降了6.7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明显。

  接下来,我市将以“不改善绝不松劲、不见效绝不收兵”的决心,继续保持攻坚态势,确保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取得实效,巩固和扩大攻坚成果,持续为全市人民守护蓝天白云,助力美丽新余建设。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近年来,我市的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渝水环境监测站作为我市生态环境监测区域站,在监测能力提升上取得哪些成效,能不能做个介绍?

  渝水环境监测站站长杨丽平: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渝水环境监测站以生态环境监管能力提升为抓手,持续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基础和能力建设,配备GC-MS等11类150余台尖端设备,CMA资质认证达到243项,完成LIMS系统全流程部署,实现监测业务“一网通办”,数据审核周期缩短50%,目前已出具正式监测报告105份,生成实验数据4000余个。今年,我站配备了首台搭载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重金属分析系统的应急监测车,拟建设水环境监测“黑灯实验室”,将为我市水环境安全装上“千里眼”和“智慧大脑”。

  水质应急监测车的配备标志着我市首次具备了将实验室级别的精准分析能力直接部署到环境突发事件现场的能力,是全市应急监测能力的一大突破。通过移动监测车搭载的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重金属分析系统,工作人员能够在突发环境事件现场,直接对地表水、生活饮用水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65项全指标快速精准分析。该车还配备了便携式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仪和水质在线分析仪,可以就地开展有机物污染及氨氮、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COD(化学需氧量)五项关键常规污染指标进行连续自动分析。应急监测车的使用彻底革新了以往水样必须送回实验室分析的传统模式,解决了过去应急监测反应慢、耗时长的痛点,

  生态环境监测能力的提升将推动我市水环境监测从传统模式向“人机协同、智能高效”的现代化模式转型,为守护碧水青山、美丽新余建设提供最坚实的技术保障。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杨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办:新余市生态环境局地址:新余市仰天西大道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