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在泾阳县公安局无人机训练场,一名操作手迅速打开机箱、展开机翼、挂载急救包,无人机随即升空并完成精准抛投。一系列流畅操作,赢得现场阵阵赞叹。
当天,市公安局组织开展“阳光下的守护”法治公安主题宣传采访活动,邀请法治周末、西部法治报、咸阳市融媒体中心等三家新闻媒体走进泾阳,实地探访该局创新打造的“低空警务”模式,深入了解无人机“猎鹰战队”的实战应用情况,并通过图文、短视频等形式进行集中报道。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无人机从机库平台自动起飞、巡航并实时回传的画面。”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副主任韩峰向记者们介绍,目前已在全县10个派出所全部部署无人机机库,各所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自动巡航路线,有效减轻一线警力负担。指挥中心还可实时调度任一机库参与紧急任务,实现快速响应。
近年来,泾阳公安将警用无人机应用作为提升公安新质战斗力的重要抓手,按照城区派出所“一场三机”、乡镇派出所“一场两机”的标准,配备35架各类无人机至一线所队,构建起以“猎鹰战队”为核心、自动化机场为支点的“低空警务”体系,形成“指挥—战队—基层派出所”三级联动架构,全面提升打防管控综合效能。
每天上午9时,城关派出所的“空中警察”准时上岗。值班民警在指挥室实时监控大屏幕,无人机则按预设路线对辖区重点部位进行巡查。该所在早、中、晚三个时段,分别围绕护学岗、案件高发区、人员密集场所设定飞行路线,夜间通过爆闪警灯强化“三见警”效果,有效增强群众安全感。
目前,泾阳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已科学规划30条重点航线,覆盖县城商圈、学校周边、人员密集场所及治安复杂区域,构建起“步巡+车巡+无人机巡”立体化巡防模式,实现对异常情况和治安隐患的快速预警与处置。
该局蒋路派出所辖区北依嵯峨山,春秋季节常有户外爱好者违规进山。以往民警进山巡查往返需两个多小时,如今借助无人机,5分钟即可完成登山线路巡查,并通过机载喊话器及时劝返违规人员。今年4月12日,该所利用无人机夜间定位,成功搜救一名登山被困者。所长卢治理表示,在山林搜救、防火宣传及候鸟保护等方面,无人机应用给派出所工作带来很大便利。
渭河第一大支流泾河,沿泾阳县境环绕70多公里,流经桥底、 王桥等4个派出所辖区。为了防范群众在沿岸游玩、垂钓带来的溺水风险,借助无人机,执勤警力持续拓展水域两岸监控范围,加强防溺水“巡查宣防”力度,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随着泾阳全域旅游的发展,郑国渠、安吴青训班、龙泉公社等景点吸引大量游客,旅游专线日益繁忙。交警部门利用无人机智能识别拥堵路段,及时开展空中喊话和远端疏导。交警大队任龙介绍,今年五一假期,借助无人机高空拍摄,精准记录事故现场信息,快速完成勘查绘图,平均处置时间缩短20分钟以上。
为保障低空警务高效运行,泾阳公安从全局遴选30名青年骨干民辅警,组成“猎鹰战队”,实行集中管理、分级调用、战训合一模式,每周开展飞行技能、影像研判及复杂环境起降、多机协同等专项训练,持续提升队员专业素养与实战能力。在今年7月全省公安巡特警警用无人机竞赛中,“猎鹰战队”两人代表咸阳参赛队,斩获巡逻航线规划组第一名。
今年以来,“猎鹰战队”先后参与救援活动5次,救助登山走失人员10人、被困河道人员2人。战队自成立以来,累计巡航4000余次,距离超过20000公里,成为守护群众安全的空中坚盾。